后工业时代的魔幻画山海间的国际艺术区

发布时间:2014/11/11 11:26:54文章来源:

艺象iD TOWN国际艺术区脱胎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工业遗产—深圳鸿华印染厂。傍着香港长大的深圳,吸纳了港味儿十足的生活方式,也吸纳了来自香港的商业投资。1989年建成的深圳鸿华印染厂就是这样一家合资企业,每月发双薪,一份港币,一份人民币。在那些最辉煌的日子,印染厂的产品从附近的沙鱼涌码头装箱下海,经香港中转后,直销国外。不仅供应给内地的服装加工厂,还出口到海外。在“made in China”的浪潮中,深圳就这样被推向潮头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  如今,印染厂的工业建筑群依然保存完好,19座形态、大小各异的厂房、办公楼和宿舍静静立于海边,周围山林环绕,黄色小花映照着风雨浊噬的墙皮,为这座历史并不悠久的城市标注着时间的存在。
  我们去采访的那天细雨飘飞。从海上飘来的雾气笼罩着通往艺术区的林间公路,老旧的印染厂大门、草丛里的石狮子在雾中有一种说不清的神秘感。

  艺术区的一期工程刚刚告一段落,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。印染厂留下的建筑多为12米层高的挑高厂房,宽大敞亮,具有极强的艺术塑造空间,位于艺术区10号楼的折艺廊与六象原为鸿华印染厂的漂炼车间,是整条印染生产线的第一个环节,坯布在此经过烧毛、煮炼,方能进入染色印花等流程。如今,折艺廊变身为一个多功能展示空间,展示各类设计品和艺术品,还有一个小小的咖啡体验馆,而六象,则由六个独立的小房间组成,又叫六个盒子(Six Boxes),为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安静的创作空间。由鸿华印染厂的整装车间改建而成的满京华美术馆,不定期举办各类展览。有趣的是,艺术区在改造中没有破坏任何原有结构。老厂房原封不动保留着最初的框架,折艺廊、六象、美术馆如俄罗斯套娃般建在老厂房里,新建筑和老建筑同时共存,不知不觉间雨停了,阳光从老建筑镂空的门和窗照进来,落在新建筑的钢筑外墙上,就像一幅后工业时代的魔幻画。

  在艺术区的规划书上,这里将成为一个生态休闲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,整合创意设计、国际艺术交流、大师工作坊、时尚发布、休闲旅游等功能。艺术区有个国际艺术家工作营项目,每年定期面向全球邀请中青年艺术家及新锐设计师进行驻场创作。最近的一次邀请了来自中国上海、香港以及意大利、英国和美国的6位艺术家,运用绘画、平面作品、摄影、录像、装置、多媒体、声音和行为艺术等形式围绕“有机体”这个主题进行创作。鸿华印染厂留下来的药瓶、墙上的老照片、生产车间角落的碎布条,以及艺术区周边的官湖海滩,葵涌镇上的小店,官湖村的村民,村民家里的旧物,都成为了艺术家们的灵感来源。

  深圳是个扁长形的城市,艺象iD TOWN国际艺术区位于最东边的大鹏新区,距离市区约50公里,日常来的多是艺术工作者、设计师、摄影师、户外运动爱好者,或是附近的居民。大多数时候,这里是安静的,甚至可以听到远处的海潮声。即将开业的国际青年旅舍在艺术区内的小山坡上,是旧时印染厂的宿舍楼。暗红的砖房被重新修整,换上鲜亮的颜色,颇具艺术美感。旅舍的负责人来自土耳其,是一名热爱公益的环保人士,在旅舍的经营管理上有自己的想法,楼里最大的整块空间被设置为公共活动区域,回归青年旅舍“在旅途中遇见不同的人”的交流初衷,如果你遇见他,说不定会被邀请一起喝咖啡,如果兴致不错,说不定他还会用杯里的咖啡渣为你占卜呢。
  本文摘自812期《周末画报》城市版-中国城市生活美学《深圳特辑》


TOP